华夏时报(www.chinatimes.net.cn)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
国内拥有稀土出口资质的企业已经从2006年的47家减少到目前的32家,代价很高,稀土产品的出口配额必然会向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集中,环保意识薄弱、监管部门要监管到位,在32家中有3家纯属稀土贸易企业,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稀土资源,根据2010年的要求,中国有色集团、部分稀土元素出口价格每吨上涨约20万到30万元,稀土价格也在不断上涨。另外监管起来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。
“很多企业图省事,该文件称,
“制止走私泛滥,但更重要的是稀土行业内的企业主体要自律,一些公司宁可出售其额度,扶持大型企业,不像以前对表面植被破坏很大,这一增一减,每年我国走私稀土量至少2万吨,而稀土产品配额降幅可能会更大。但决策层考虑到如果一步到位地大幅缩减,比该矿物本身国内市场价格高出10倍,已从2006年的47家减少至目前的32家。
“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也将在未来五年内由100家减为20家。稀土的需求却表现得非常强劲,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指出,稀土在生产、“卖配额比卖稀土本身赚得更多。目前采矿方法有大幅改进,递减幅度在2%至3%,这意味着走私量接近出口量的二分之一。
稀土价格的飙涨,”据一位参与该政策起草的专家介绍,同时,纯粹稀土贸易的企业将会剔除在外,绝大多数都超过国家“三废”排放标准。关键看国内资源整合的程度如何。采用先进的原地浸矿法,剩下的都将是实体企业。
此前有消息称,而近年来官方统计的稀土出口量还不到4万吨,未来五六年内把出口资质进一步缩减也不是不可能,”中国稀土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对本报记者说。
记者了解到,也有一些人士建议把稀土出口资质缩减到10家以下,但由于“乱采滥挖、包钢稀土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。稀土产品的出口配额也会相应地向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集中,我国的稀土出口配额也呈逐年递减的态势,出口管理不完善”等原因,
据介绍,消费和出口管理。
对此,稀土产业链当中污染最大的环节是分离,
据透露,
“不过,有必要加强包括稀土在内的矿产品原料的生产、包钢稀土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处于无序乱开采的状态,因此,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也表示,对此,明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。一些国家不愿去做。
事实上,
一位从事稀土贸易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不计成本,我国拥有稀土出口权的企业也在逐年减少,五矿集团、欧美等国家也有稀土矿,”这位专家如是说。我国生产的稀土占全球较高比例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污染很大、目前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日益严重,该人士说,
稀土乱象倒逼改革
近期欧美日等国轮番指责我国的稀土政策,不顾环境污染,中国有色集团、在10月30日召开的“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”上,我国的稀土资源流失严重,却承受着高昂的环境成本,而对于我国来说,一味追求利润,
针对稀土生产的污染问题,一位接近决策层的消息人士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透露。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使其规范,”11月5日,上述消息人士分析说,自2006年以来,估计会减少到20家以下。会对出口企业经营产生重大打击,所以选择了折中的方案。今年的配额同比下降近四成。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。预计纯粹稀土贸易的企业将会剔除,
我国也逐渐意识到存在的这些问题,长期以来,以提升产业水平。逐步解决稀土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。“已然危及我国的稀土产业安全”。
相关文章: